【本報訊】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處處長陳彩環在昨日舉行的防控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新聞發佈會上提到,在 “全城家家戶戶清積水”防控“雙熱”聯合大行動中,巡查期間向約21,500戶(全澳約1/10住戶)作宣傳教育,直接面對面進行教育約6,200戶,入戶手把手指導檢查孳生源約有1,400戶,當中每100戶發現有蚊幼蟲存在的容器達16個。她表示,家居積水是蚊患其中一個主要來源,居家常見積水位置包括有門口神台水杯、花盆托槽、無蓋容器、陽台地面等,而蚊子從卵到成蟲的整個生命週期平均需要時間約7天,提醒居民應至少每7天清理一次家中容器積水以降低蚊子的密度。
陳彩環指出,基孔肯雅熱及登革熱是通過帶病毒的白紋伊蚊叮咬人而傳播,不會直接人傳人,清除孳生源為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呼籲居民注意加強清除積水,杜絕蚊蟲孳生,不要掉以輕心並做好“防蚊三招”,共同防控蚊媒傳染病:1、防止家居“孳生”蚊子,注意定期清除工作地點和家居周圍環境的積水,杜絕蚊蟲孳生。2.、防止蚊子“進入”室內,家中可使用紗窗、蚊帳或開冷氣等措施,減少被蚊叮咬機會;3、防止戶外蚊子“叮咬”,在戶外活動時宜穿淺色長袖衫褲,並在皮膚暴露地方或衣服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
陳彩環並提醒,如出現發熱、出疹、關節痛症狀時,須立即就醫,特別是基孔肯雅熱,會有發熱、出疹、肌肉及關節痛等症狀,潛伏期一般1至12天,平均3至4天,如有疑似症狀,盡早就醫,並及時將外遊記錄告知醫生。
居民若有疑問,可致電衛生局傳染病熱線28700800或瀏覽傳染病資訊網頁http://www.ssm.gov.mo/csr及預防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專頁https://www.ssm.gov.mo/apps1/DenguePrevention/ch.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