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本報訊】近月正值大閘蟹時令季節,有騙徒趁機混水摸魚,假冒海鮮店專頁以優惠價錢預訂大閘蟹作招徠,利誘市民以“先付款、後寄貨”的方式購買,之後卻不發貨。司警公佈,自本月以來,已有5人遭遇“網購大閘蟹”騙局,提醒市民勿上當上騙。
.png)
司警局發佈警情通告指,近日接獲多宗涉及“網上訂購大閘蟹”的詐騙舉報。騙徒於Facebook假冒本澳商戶開設虛假專頁,並以優惠價錢預訂“大閘蟹”作招徠,吸引市民以“先付款、後取貨”方式進行交易。然而,當事主按對方提供的“未認證”MPay二維碼進行掃碼支付後,一直未有收到相關貨品,並發現對方已失去聯絡,始察覺上當受騙。經統計,10月至今,已有5名市民被騙前來司警局報案,各人報稱損失金額由數百至二千澳門元不等。
鑒於近月正值大閘蟹時令季節,騙徒會趁機混水摸魚,假冒海鮮店專頁進行詐騙。司警局反詐騙協調中心提醒市民,切勿貿然與陌生網上賬號進行交易,尤其以優惠價格作招徠的網購商品,應選擇具有實體門店的商戶,或先向商戶求證才進行交易;同時,網購需謹慎,小心防範各類型“先付款、後送貨”的交易要求;倘懷疑涉詐,可使用司警局“反詐程式”查核風險指數,又或致電防詐騙查詢熱線8800 7777或報案熱線993求助。
市政署提醒購買大閘蟹前了解貨源
另外,市政署表示,因應大閘蟹陸續上市,將從入口源頭至市售層面加強對大閘蟹的監管,以確保貨源合法及品質安全。市政署提醒,在本澳以任何形式包括網購、代購、於實體店出售或供應的大閘蟹,均須遵守本澳入口申報制度,進口時接受強制衛生檢驗檢疫,呼籲業界及市民必須認清貨源、謹慎選購。
市政署指,《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的登記制度》已經生效,所有零售大閘蟹等鮮活食品的場所都必須依法登記。如使用互聯網、社交平台或第三方交易平台等作為經營或宣傳媒介,須於該平台上顯示場所登記編號等資料,以供消費者識別。同時,市政署提醒消費者應到信譽良好及衛生可靠的店舖選購大閘蟹,並挑選生猛、無異味及外殼完整有光澤的蟹隻,網購大閘蟹亦須清楚了解貨品來源。
市政署同時提醒市民,在外遊回澳時切勿自攜大閘蟹進入本澳,並呼籲食品業界須確保所出售或供應的大閘蟹經市政署強制衛生檢驗檢疫,切勿供應及出售來源不明的大閘蟹。巿政署強調,在蟹季期間將加強巡查,倘查獲涉嫌生產經營、銷售及走私須依法接受檢疫而未經檢疫之食材,將根據《食品安全法》作出檢控。
市政署已於食品安全資訊網 https://www.iam.gov.mo/foodsafety 設立“秋冬季節食品安全”專頁,提供進食大閘蟹等各類秋冬季節食品的食安提示資訊,市民可瀏覽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