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據香港中通社8月24日消息,8月23日清晨,中國自主研製的6,000米級深海無人遙控潛水器(ROV)“海琴”號,經過8個小時作業,從4,140米深海凱旋,成功進行海試,中國深海研究又多了一個“科考利器”。
“海琴”號由上海交通大學水下工程研究所自主研製,是為“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量身定制的新型高效深海電動ROV系統,搭載了高清攝像機、多功能機械手、探測傳感器等科考設備,具備自動定向、懸停定位、自動巡線等智能作業能力。
新華網引述中山大學海洋科學考察中心探測技術總工程師、“海琴”號ROV海試暨“海斗一號”科學應用航次領隊崔運璐表示,“海琴”號經過由淺到深的多次下潛,充分驗證了各項功能和性能的技術指標,達到了設計目標,滿足了設計要求。通過海試,船上技術團隊與“海琴”號操作團隊進行了充分磨合,為設備後續常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中山大學”號於8月13日從珠海起航執行“海琴”號ROV海試暨“海斗一號”科學應用航次,來自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等國內19個單位的89名隊員參加。在船上科考中心,“海琴”號從深海發回的“現場直播”,吸引了大家觀看討論。
在本航次中,中國首台作業型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ARV)“海斗一號”也開展了科考應用。這是中國科考船上首次進行兩套不同深度、不同功能的深海無人裝備同船作業,為構建多樣化深海任務安全作業流程,提供了重要實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