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
 
 
 
首頁» 競知識比反應 AI及機械人大賽助育科創人才
  分享給朋友  |   www.digg.com www.technorati.com www.yahoo.com www.twitter.com www.facebook.com www.reddit.com del.icio.us www.stumbleupon.com www.google.com www.furl.netm
 
競知識比反應 AI及機械人大賽助育科創人才
【發佈日期】2025-08-08 01:03:19 【我要列印】 【我要評論】

 

由中國航空學會及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指導、澳門科學館及澳門資優教育協會主辦的“MYAIR 2025澳門青少年人工智能及機械人大賽”於今年3至7月期間分階段舉行,吸引超過30間學校,逾百支隊伍,近500位師生參與。作為澳門具影響力的人工智能(AI)和機械人競技平台,此項賽事已連續舉辦七年,旨在為青少年打造集知識積累、技能培養與探究性學習為一體的科技教育活動。賽事鼓勵學生走出課堂組成研發團隊,綜合應用AI與無人機、開源硬體等機械人技術,探索低空經濟產業應用場景,並通過競技交流培育科創人才。

賽事自3月起密集展開五項技術競技:3月15日半自動無人機障礙賽考驗空間定位能力,15至16日蜂群舞蹈編程賽聚焦多機協同演算法,16日空中格鬥賽錘煉對抗策略,29日全自動全地形障礙任務賽挑戰環境感知技術,29至30日創意智造項目賽探索AI場景創新。7月6日壓軸的MatataWorld機器人挑戰賽在科學館舉行。賽事分為“新絲綢之路挑戰賽”(幼兒組4-6歲)及“Future Plans”挑戰賽(小學組7-12歲),要求參賽者操控機器人完成物資識別、裝箱及搬運任務。小學組需同時駕馭兩種控制模式:自動編程考驗邏輯預判,而手動操作則挑戰臨場反應。這項集成式挑戰全面考驗選手的邏輯思維、機械控制、路徑規劃、團隊協作與應變能力。

“Future Plans”挑戰賽小學組冠軍得主、婦聯學校善思隊賽後分享,機器人取球環節曾因程式故障與機械干擾屢次失敗,團隊成員通過分工檢查代碼、調整感測器參數,最終在比賽中協同攻克難題。“我們學會在故障時快速定位程式錯誤,用新方法修正指令。”隊員表示,參賽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不同年齡的隊員都能透過溝通制定分工策略,顯著提升任務完成效率。

該隊的指導老師李偉文見證參賽學生的成長。他表示,學生們經過數週的練習和溝通後,展現出超越課堂的協作能力,順利解決問題。科學館所提供的專業場地和公平競賽環境,更是學校無法複製的優勢。充足的賽前培訓讓不同年級的學生互相交流合作,實現共同成長。

澳門科學館作為主辦單位之一,為賽事提供專業的場地設置,以滿足無人機及機器人賽項的場地需求。導師關智浩指出:即時任務挑戰能真實反映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轉換能力,而該館推出的編程技術課程亦吸引了多間學校踴躍報名參加,為學生日後繼續研習編程打好基礎。

幼兒組“新絲綢之路挑戰賽”冠軍得主的家長黃女士肯定賽事價值,並感謝澳門科學館與澳門資優教育協會透過舉辦此賽事提供實踐平台,讓孩子掌握編程技術的同時,培養路線策劃與溝通技巧。現場觀賽的家長普遍反映,子女於參賽過程中將數學座標知識轉化為機器人移動邏輯,提升了跨學科知識應用的能力。

MatataWorld機器人挑戰賽的順利完成,標誌著為期四個月的MYAIR 2025澳門青少年人工智能及機械人大賽圓滿結束。 參賽學生在實戰中提升編程調試、機械控制及AI集成應用能力,更在團隊協作、抗壓應變與創新思維等軟實力上取得突破。

在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科學館作為本澳科普教育重要的校外教室,期望透過舉辦大型科普競賽,進一步發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平台作用,為學生提供專業訓練和鋪設技術進階路徑,鼓勵他們開拓視野,促進技術交流合作。未來,該館會持續配合國家及特區政府推動科技創新教育的政策,透過舉辦多元化的科普教育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團隊協作、動手實踐與解難的能力,為澳門培育更多科創新力軍。

編者語: 引領青少年投身科創助力國家發展
 
現今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年青一代必須緊貼創新科技的步伐,抓緊科技創新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如何培育青少年科技創新思維,增強其科創本領,激發其科創動力,構建其科創生態,已屬發展道路上的必然之問。
已連續舉辦七年的“MYAIR澳門青少年人工智能及機械人大賽”,以競賽的形式,普及地、趣味地、多元化地大力推動綜合應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從小培養學生對科創的興趣和能力,鼓勵積極學習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能,培育優秀的科創人才。
青少年是最具創造力及創新性的群體,若能引領其投身科創、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自當成為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又勉勵青少年要“弘揚科學精神,積極投身科技創新”。一眾學生選手於新質生產力的浪潮之中,正當其時,適得其勢,希望這些新質生產力的未來核心力量,能在新時代的大潮中乘風破浪、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春華
 
我的名字:   驗證碼:
已有評論0更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時事新聞網保持中立。
 
 
廣告服務   |    關於我們   
網址:www.macautimes.mo 地址:澳門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21樓
電話:2842 1999(總機) 8798 1983 / 8798 1984(廣告部) 傳真:2842 1333
電郵:macautimes@hotmail.com 社長:楊達夫
版權屬于澳門時報所有. Copyright 2022 macau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澳門天心電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