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jpg)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社香港/澳門及香港中通社11月10日消息,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簡稱“十五運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州舉行。在現場觀看開幕式的港澳各界人士10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五運會既是凝聚人心的平台,也是深化合作的契機,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進入嶄新階段。
李家超:體現國家對大灣區協同發展堅定支持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9日晚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本屆全運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充分體現國家對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堅定支持,更體現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意義。粵港澳三地將攜手同心,獻上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體育盛會,全力展現活力澎湃的大灣區風采。
“十五運會既是凝聚人心的新平台、深化合作的新契機,也是科技創新的新起點和講好中國故事的新方式。”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表示,在決勝“十四五”、奮進“十五五”的關鍵時期,十五運會充分彰顯制度優勢、凝聚團結力量,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強勁動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力量。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張佐姣表示,在開幕式上不僅看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面貌,更感受到了文化交融所迸發出的獨特魅力——廣東的務實與創新、香港的國際化視野、澳門的多元包容,在同一個舞台上交相輝映,真正詮釋了“人文灣區”的豐厚底蘊。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崔世平說,有幸在現場觀看開幕式,心潮澎湃。尤其是看到粵港澳三地運動員代表團一同走進會場,臉上洋溢著自信與驕傲,讓他深刻感受到澳門與內地緊密相連的血脈情緣。相信廣大澳門居民也會深深感受到,融入國家發展洪流中的歸屬感與榮耀感。這將極大鼓舞澳門各界繼續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與國家同心同行,共創美好未來。
“當看到三地運動員一起入場時,作為澳門人,我們深感自豪。”當晚通過電視直播觀看開幕式的澳門導遊促進會會長吳勇為說,此次全運會不僅有澳門運動員參與,更有排球、乒乓球等多個項目落地澳門舉辦,這對澳門而言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澳門正著力打造“體育之城”,希望通過十五運會吸引更多澳門青年及市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
港媒:展現大灣區融合發展新氣象
香港社會亦高度關注十五運會,香港報章10日發表社評指,以十五運會為開端,標誌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進入嶄新階段,未來在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過程中,將以更多更精彩的發展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萬千氣象。
《大公報》發表社評指,開幕式上的文體展演,既展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共生共榮的融合之美,更體現了大灣區發展迸發出來澎湃的動能。十五運會的舉辦,意義遠超一場體育盛事,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深化階段所舉辦的一次重要的融合盛會,既是發展成果的有效檢驗,更是未來前進的強大動力。
《文匯報》發表社評指,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本屆全運會交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公路單車賽事更是跨境舉行,充分彰顯了大灣區在機制銜接、技術協同與組織統籌等方面取得新成果,大灣區協同推進、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一國兩制”實踐展現新氣象。
十五運會不僅是體育競技的舞台,更為大灣區深度融合提供重要契機。《香港商報》發表社評表示,作為十五運會首次舉辦跨越粵港澳三地的賽事,公路單車男子個人賽日前在珠海鳴槍開賽,參賽選手穿越港珠澳大橋,途經珠海、澳門、香港及橫琴,得益於“通關查驗前置+閉環管理”的創新模式,選手以“無感通關”模式通過珠海、澳門、香港三地口岸,實現“不踩剎車”通關。這場賽事如同一塊“制度創新的試驗田”,而未來關鍵在於三地部門協同探索出的“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創新舉措。
《明報》發表社評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硬聯通、軟聯通之外,更需要心聯通。促進民心相通,必須加深相互了解,文化體育交流是方法之一。今屆全運會的獎牌由本港企業設計,當中既有全運會歷史,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粵港澳三地特色,獎牌正面圖案“三花映牡丹”,“三花”之一正是象徵香港的洋紫荊。在香港,國家認同與香港獨特性,以往常被一些人“對立”起來,其實兩者可以並行不悖,關鍵在於如何拿捏,做到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