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以下簡稱“版博會”)將於10月16至18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國際會展中心(嶗山館)舉辦。本屆版博會由國家版權局主辦,山東省版權局和青島市人民政府承辦。廣東省版權局將在本屆版博會2號館B9展位精心打造廣東展館,68家企業、236件展品將全方位展示版權大省的實力與活力。
系統性展示版權事業產業成果
廣東,不僅是經濟大省,更是版權大省,有著“硬核”底氣。據最新統計,廣東省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達11,504.47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的12.8%,佔全省GDP的8.91%。廣東創建了全國版權示範城市3個、全國版權示範單位和園區(基地)25個、全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地區2個,榮獲“中國版權金獎”9項。
作為版權大省,廣東已探索出一條“版權賦能產業、產業反哺版權”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打造出版權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廣東樣本”。
其中,在制度保障方面,廣東持續強化頂層設計,以法規政策為版權生態建設築牢根基。2023年1月1日施行的《廣東省版權條例》是全國首部以“版權”命名的地方性法規;2025年4月,廣東省版權局發佈《廣東省版權專家庫管理辦法(試行)》,向全省徵集100名專家,整合行政、司法、學術、實務四類專家資源,提升版權工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2025年5月,廣東出台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形成覆蓋廣泛的政策支撐體系,為版權生態高質量發展注入制度動能。
本屆版博會,廣東將系統展示版權事業產業成果: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等核心指標常年位居全國前列,澎湃的創作能量是廣東版權產業的源頭活水;版權產業已成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新聞出版、影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設計、廣告、遊戲電競、動漫等核心版權產業競爭力全國領先;率先構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版權保護工作格局,為創新主體營造了國內一流、國際認可的營商環境;在版權金融、區域協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開創性舉措,為全國版權事業發展探索“廣東經驗”。
廣東展館聚焦版權生態全鏈條
廣東將在本屆版博會精心搭建廣東展館,聚焦版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廣東版權生態全鏈條,宣介廣東“構築版權強省高地,樹立產業發展標桿”的工作理念和最新成果。廣東展館展示的亮點主要包括:版權生態賦能,打造高質量發展“廣東樣本”;人工智慧賦能,啟動產業升級新引擎;交易體系賦能,構築版權價值新高地。
本屆版博會,廣東展館將以“全鏈條保護、全要素賦能、全領域覆蓋”為核心,全方位呈現廣東版權生態建設的亮眼成果。通過豐富的展示內容,集中彰顯廣東版權事業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態勢,立體展現廣東在版權工作的整體水準和良好形象。
廣東展館將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如何重塑版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充分展示AI技術在內容創作輔助、侵權監測識別、版權歸屬判定等版權全流程環節的創新性應用,體現廣東在“AI+版權”領域的核心技術實力與前瞻佈局。
此外,廣東展館還將設置版權成果轉化及交易洽談區,通過“一對一”洽談、項目發佈、版權簽約儀式等活動,展示成功的版權跨界合作案例,動態展示廣東版權市場的活躍度與巨大潛力,突顯廣東在推動版權成果市場化、產業化方面的強大賦能作用。搭建高效務實的版權交易與合作洽談平台,讓“有版權可賣”和“有需求要買”的主體直接高效溝通,推動版權價值落地。
廣東展館將以嶺南文化為基調搭建,集中展示全省68家單位(個人)的236件展品,涵蓋新聞出版、影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設計、廣告、遊戲電競、動漫等核心版權代表性作品,廣州牙雕、潮州木雕、非遺廣繡、佛山陶瓷、陽江漆畫等民間文藝代表性作品。其中,展館正門處,將展示智能機器人真實彈奏古箏。這是國內外唯一一台能夠真實彈奏古箏的機器人。另外,現場還設置了以海上絲綢之路為文化內核的《廣府夢華錄》VR大空間、優必選悟空機器人等互動,讓觀眾共用數字版權成果。
作為全國首個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十五運會開幕式定於11月9日舉行。借此契機,廣東展館將特別設置十五運會和殘特奥會展區,讓前來參展的全國觀眾乃至外國友人直觀感受這場體育盛會的獨特魅力,深度領略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特色。此次十五運會的多款周邊商品均由廣東企業生產製造,彰顯了廣東在文創產品研發與生產領域的實力,更體現出廣東版權產業的發展成果與活力。版博會期間,十五運會吉祥物設計主創劉平雲將在現場開展訪談簽售活動。
此外,本屆版博會期間,廣東展館還將持續展演嶺南特色的非遺剪紙、工夫茶文化等活動,生動講述廣東版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