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據新華社北京9月22日消息,“十四五”期間,中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大幅提升,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這是記者從國新辦當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的。
5年來,銀行業保險業通過信貸、債券、股權等多種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新增資金170萬億元;近5年,交易所市場股債融資合計達到57.5萬億元,直接融資比重較“十三五”末提升2.8個百分點,達31.6%……
金融管理部門最新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金融部門紮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持國家重大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效穩定市場預期、提振信心。
“中國人民銀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中國特色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實施和傳導更為有效,助力‘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順利完成。”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
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通過增供給、優結構、補短板,金融監管總局全力支持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發佈會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年均增速均超過20%。5年來,科研技術貸款、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基礎設施貸款年均增長27.2%、21.7%、10.1%。科技保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10萬億元,首台套、首批次保險支持創新應用項目3,600個,為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保駕護航”。
從資本市場來看,近年來,新上市企業中9成以上是科技企業或者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企業。目前A股科技板塊市值佔比超過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業從“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當前的24家。“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資本市場含‘科’量進一步提升。”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表示,“十四五”期間,國家外匯局深入推進外匯領域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進一步提升貿易外匯收支效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銀行外匯展業能力,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